研究内容从事污染识别、分析与污染去除的研究,服务于海岸带环境污染分析监测与新污染物治理的国家战略需求。主要开展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金属/共价有机骨架(MOFs/COFs)等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检测与治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即,发展基于新型MIPs/MOFs/COFs的样品前处理材料和技术、分子印迹(比率)荧光(MI-(R)FL)和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MI-SERS)传感分析方法与技术,检测复杂基质中含量低、危害大的污染物;发展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材料与技术。 针对环境样品基质复杂、难以有效分析低含量目标污染物的难题,利用MIPs对目标物的特异识别作用、利用MOFs/COFs的多孔、可调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特点,(i)分别发展了基于新型MIPs/MOFs/COFs功能材料的固相萃取(SPE)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技术,降低、消除基质干扰,选择性识别、富集目标污染物,为复杂基质痕量分析提供了新思路。(ii)通过提高MIPs/MOFs/COFs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容量和去除效率,有望为污染治理提供有效解决方案。(iii)提出了简单、巧妙的新型MI-FL传感器构建策略,即以纳米二氧化硅、量子点等为核材料,筛选合适的功能单体,设计适宜的传感界面;将比率荧光检测引入分子印迹,借助量子点、荧光染料等的光学特性,采用印迹后混合、印迹后修饰策略构建了高选择、高灵敏的MI-RFL传感器,用于复杂基质中新污染物等的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iv)提出了简单、巧妙的新型MI-SERS传感器构建策略,基于拉曼报告分子检查员机制等,可无需样品前处理,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痕量物质的现场甚至原位精准检测。(v)研发相关的MIPs为填料的SPE小柱、基于MI-RFL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相关研究通过提升选择性、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及缩减用时用量等,突破了复杂介质中痕量污染物检测的难题,为污染溯源、风险评价和消减控制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望助力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个人简介李金花,女,研究员,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烟台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担任《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和《色谱》的青年编委及《化学试剂》的编委。面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和“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开展海岸带污染和生化要素的分析监测新原理、新方法研究,聚焦“海岸带环境样品前处理与光学传感分析”。主要开展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金属/共价有机框架(MOFs/COFs)等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制备新型MIPs、MOFs/COFs等材料,探索其识别富集、传感原理,结合色谱质谱或荧光/拉曼光谱技术,用于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全氟化合物等新污染物和生化要素的精准测定。目前,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Analytical Chemistry、Chemical Society Reviews、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Langmuir、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他引15000余次,H-指数69。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成果荣获海洋工程科技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等5项省部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