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站描述
野外台站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
野外台站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 台站简介
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北纬37°45'36.32"-37°46'15.56",东经118°58'38.74"-118°58'58.77")于2011年11月正式建成,站址位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西侧。观测试验场由主观测场(湿地)、潮间带观测场和河口区观测场及盐地修复观测场(农田)四部分组成。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主观测场实验占地面积600亩,共布设9个试验区。
主观测场主要进行滨海湿地生态与环境要素常规观测、环境质量监测、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等,包括自动/人工气象观测场、永久样地、污染修复试验区、盐生作物与盐碱地改良试验区、盐生植物选育试验区、配套区、大气观测区等。
潮间带观测场重点研究潮间带典型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演变过程及其调控机制,阐明生源要素在潮间带的分布格局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分析陆海过渡区生态过程与陆海界面物质通量的相互关系,探讨陆海过渡区生态过程变化的环境效应。
河口-近海区观测场主要基于黄河三角洲河口-近海区观测研究,结合海洋考察船断面观测、站位观测和海洋遥感等多种手段,重点研究百年来黄河三角洲河口-近海泥沙动力过程和营养盐转换状况及其对潮间带和近海生态系统功能和演变的影响,探讨海岸带环境演变的调控与优化决策。
盐地修复观测场主要观测盐地改良修复区水盐动态、降盐技术修复效果、水盐控制与调节技术效果观测等,主要观测指标为地下水位动态,土壤盐分、养分、孔隙度等理化指标等,研发抑盐、治盐和肥力提升的关键技术,构建土壤水、肥、盐和作物产量动态预测预报模型,为黄河三角洲高值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3. 台站功能定位
围绕我国滨海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以黄河三角洲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过程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长期稳定观测与监测、科学研究与示范为目标,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与河口湿地生态与环境演变动态过程及机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盐碱地改良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长序列的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为提升我国滨海与河口湿地研究的国际化理论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平台。
4. 科学目标
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与环境长序列野外监测与观测试验平台,建成一个院地共建、完全开放、资源共享的科研交流平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之成为滨海湿地生态学与生物工程、环境学与环境工程长期观测、研究与开发的综合性科研示范基地,进入CERN和CNERN网络,为探知黄河三角洲生态与环境过程与规律、推进区域生态经济与生态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条件支撑和成果转化与示范平台,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进一步发展成为综合性野外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