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模拟
吴 莉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侯西勇
2014-05-2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关键词环渤海区域 海岸带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子 模拟 生态风险
其他摘要
    海岸带是陆海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具有海、陆两种不同属性特点,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地表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带,因此加强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依据。基于 RS 和 GIS 技术,提取环渤海区域 20、205 和 201 年的土地利用图,对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环渤海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山东省沿海区域为案例区,构建并应用SPATIAL-MARKOV 模型,对案例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分析山东省沿海区域 20~203 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取得主要结论如下:
    (1) 20~201 年间,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随时间加强,耕地和滨海自然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人工湿地的面积大幅度上升,东营市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在 5 km×5 km 的格网上空间正相关,且集聚趋势加剧。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在距海岸线 5-10 km 范围内平均值最高,10 km 以外波动减少。
    (2) 环渤海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以耕地、建设用地和人工湿地为主,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随时间升高。环渤海区域的海岸带土地利用化的主导过程为建设用地不断扩展而大量占用耕地、滨海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以及大范围滨海自然湿地变为人工湿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和陆海梯度特征显著。
    (3) 从区域整体来讲,高程、坡度、到最近公路距离与环渤海区域耕地分布呈负相关影响。从局域来看,多年平均气温和降雨是主要的正向最敏感的影响因素,高程、距水系距离和坡度为主要的负向最敏感的影响因素。
    (4) SPATIAL-MARKOV 模型对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模拟精度优于CA-MARKOV 模型;此外, SPATIAL-MARKOV 模型可直接输入矢量数据,能够避免矢量数据向栅转换带来的精度损失,实现过程简单,输入数据少,可移植性强、便于推广应用。因此,当兼顾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时,SPATIAL-MARKOV 模型更适合。
    (5) 若山东省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按照 20~201 年趋势发展,未来区域生态风险将不断加剧,低风险级别的风险小区向高风险转变强度加大。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滨州北部沿海区域、东营东部黄河入海口区域、潍坊南部和烟台内部的低山丘陵区以及发展迅速的青岛黄岛区。科学的生态风险管理应加强各地级市之间的合作,加大“热点区”管理力度,未来应推进区域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7084
专题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 莉.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模拟[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模拟-pri(36927KB) 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 莉]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 莉]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 莉]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