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沉积物柱样中黑碳和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
其他题名Preliminary Study of Black Carbon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Core Sediments of the Yellow Sea and the Bohai Sea
黄国培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陈颖军
2011-05-3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专业海洋化学
关键词黑碳 多环芳烃 黄渤海 沉积物柱样 能源使用与结构 历史记录
摘要黑碳(Black Carbon, BC)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地表系统中的惰性碳质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到气候变化、碳氧循环、环境健康等诸多效应,在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具有“三致”效应的有机污染物,与黑碳具有相似的主要来源,即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过程,因此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可以共同指示燃烧来源的产物对环境的输入。 黄渤海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域,均为大陆架半封闭浅海,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研究人类活动对黄渤海环境影响的历史变化规律,对黄渤海丰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社会价值。本文选择在黄渤海近岸泥质区采集的三根沉积物柱样,结合沉积年代学和粒度分析,探讨黑碳和多环芳烃在近海沉积环境中的历史变化趋势,指示人类活动中能源的使用量和结构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沉积物柱样中黑碳的含量在1930 年前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其中,烟台四十里湾(YT)、莱州湾(LZ)和渤海中部(BH)三根沉积物柱样的黑碳平均值含量分别为0.71±0.41 mg·g-1、0.75±0.52 mg·g-1 和0.25±0.03 mg·g-1;1930年后沉积物柱样中黑碳的含量出现升高—下降—上升的变化特征,如沉积物柱样YT 中,BC 含量最高值达1.78 mg·g-1,最低值为0.21 mg·g-1。沉积物柱样中多环芳烃的含量逐渐上升,尤其在1980 年后,其增加速率显著上升,且出现高环PAHs比例上升而低环PAHs 比例下降的特点。综合分析沉积物柱样中黑碳和多环芳烃含量及组成特征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邻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的使用量及其结构变化在海洋沉积环境中的历史记录。 从空间上比较,不同海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离岸越近的海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大,如近岸的沉积物柱样(YT 和LZ)中黑碳的含量高于渤海中部;而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也是影响黑碳和多环芳烃在海洋沉积物中迁移与分布的重要因素,如LZ 柱样中黑碳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受黄河口改道的显著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3597
专题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国培. 黄渤海沉积物柱样中黑碳和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黄渤海沉积物柱样中黑碳和多环芳烃的初步研(2059KB) 开放获取--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国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国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国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