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
| 郭玉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侯西勇
|
| 2024-05-15
|
培养单位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学位名称 | 理学硕士
|
学位专业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关键词 | 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陆海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中国
|
摘要 | 2017年我国首个海岸线法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出台,首次将“生态恢复岸线”纳入自然岸线的调查统计口径。2019年全国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颁布,实现自然岸线管控与修复成为沿海各地要落实的重点任务。在当前背景下,全国各地正陆续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工作,一些人工岸线基本具备或部分具备自然岸线的属性、特征和功能,如若将这部分海岸线置于监管边缘,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海岸线的严格保护和有序利用。鉴于此,有必要建立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方法,科学量化中国大陆海岸线自然属性现状特征。
本研究以中国海岸带为案例区,从岸线自然属性内涵出发,兼顾陆域、海岸线、海域三个部分,利用多要素数据、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等建立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方法,实现以岸段为基本单元的中国大陆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通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构建海岸线自然属性评估理论框架:根据自然岸线定义和野外调查认知,明确海岸线拥有自然属性的基本条件,即海岸线应基本具备或部分具备“自然岸线”的属性特征,包括水陆交互过程协调、自然海岸形态特征明显和生态功能显著等。同时,确立海岸线自然属性评估原则,在确定海岸线表观的属性类型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考虑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影响。
(2)建立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方法:根据中国海岸带的实际情况,从海岸线属性、陆侧影响因素和海侧影响因素三个维度(准则层)出发,遴选代表性强、实用性高的评估指标(指标层),构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的海岸线自然属性评估指标体系,并将主客观赋权法结合计算单要素指标权重,按照自然属性由弱到强对各指标分级赋值,最终以岸段为基本单元计算海岸线的自然属性。
(3)陆域、海岸线和海域三个维度(准则层)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2022年SDGSAT-1影像提取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开发利用比例较高,未利用岸线仅占35.1%;陆侧准则层评估结果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崂山、温州南和香港等,而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大连港、秦皇岛港和泉州等;海侧准则层评估结果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辽河口、黄河三角洲和盐城等,而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大连港、上海和钦州等;三个维度(准则层)的耦合协调分析表明,中国海岸带自然属性的耦合协调度以“中度协调”为主,“严重失调”类型区只在秦皇岛港和宁德三沙湾沿岸处出现,存在过度侵占海洋或陆地某一侧空间资源的情况。
(4)中国大陆海岸线自然属性现状评估结果表明:自然属性等级为“高”和“极高”的海岸线合计占比达41.7%,明显高于未利用岸线占比(传统的自然岸线,35.1%);空间上,海岸线自然属性的“极高”等级区主要分布在辽河口、黄河三角洲、盐城、香港和珍珠湾等,而“极低”等级区集中分布在大连港、石岛湾、浦东新区、泉州和钦州等;在岸段尺度,未利用岸线的自然属性评估值最高,但也存在少部分未利用岸段自然属性等级较低(“中”)。辽河口、黄河三角洲和上海部分区域存在人工修筑的堤坝(养殖和盐田区、防潮堤),但海岸线外围的岸滩和水下岸坡得以保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原始的海岸过程和发挥海岸生态功能,使部分开发利用岸线自然属性等级较高。
本研究针对中国大陆海岸线,打破“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二分法思维,以“海岸线自然属性”为研究对象,运用RS和GIS技术建立了一套可行的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方法,实现了宏观区域的海岸线自然属性评估。针对存在人为影响但部分保留自然属性的人工岸段,本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在自然条件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将有助于监管部门推进海岸线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为海岸线整治修复以及促进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重要理论和方法参考。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35379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郭玉. 海岸线自然属性定量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